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不卡视频,久艹先锋影音在线,久久综合精品官网,久久伊人少妇熟女大香线蕉

    APP下載
    機會在手,求職信息實時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載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眾號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頁 > 事業(yè)單位招聘 > 招聘詳情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張金燦教授課題組2025年誠聘全職博士后

    分享至

    一、課題組簡介:

    課題組成立于20242月,依托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能源與材料創(chuàng)新研究院、蘇州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及江蘇省先進碳材料與可穿戴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擁有充足的經費、園林式的學習辦公環(huán)境及快樂的科研文化氛圍,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保持合作,可提供良好的科研發(fā)展模式及人才培育空間。

    詳細信息參考課題組網站:http://jincanzhanglab.energy.suda.edu.cn

    二、合作導師簡介:

    張金燦,蘇州大學能源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pi),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江蘇特聘教授、青年科技托舉人才,姑蘇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2019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師從劉忠范院士和彭海琳教授;2020-2024年在劍橋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andrea c ferrari院士。主要關注石墨烯材料的可控制備與能源應用。迄今為止發(fā)表學術論文近60篇,被引用2900余次,h因子29(谷歌學術),其中第一/通訊作者論文23篇,包括2nat. commun.、6adv. mater.3j. am. chem. soc.、2angew. chem. int. ed.等。獲授權專利26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6項。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30余次,其中口頭報告6次,邀請報告4次。研究成果被nat. commun.,科學網,北大新聞網,物理化學學報等作為亮點報道。

    三、應聘條件

    1.年齡不超過35周歲,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遵紀守法,身心健康。

    2.已經或即將取得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材料、化學、物理等專業(yè)博士學位,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

    3.具備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與奉獻精神和交流溝通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項目申請書撰寫能力和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4.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強,以第一作者在領域內知名期刊發(fā)表過研究工作;有學術會議口頭報告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5.具有二維材料/能源材料合成與表征、光電/能源器件構筑與測試、透射電鏡、氫能制備與應用等相關研究,或理論計算相關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

    四、薪酬待遇及支持措施

    1.學校為全職博士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績效獎勵,三年總薪酬最高可超120萬!

    2.學校鼓勵博士后申報國家、省、市等各級各類資助項目,所獲得的資助補貼不計入總薪酬,全部疊加發(fā)放!

    3.在站期間可根據學校專業(yè)技術職務評聘相關規(guī)定參加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4.對于績效評估優(yōu)秀的全職博士后,可優(yōu)先推薦應聘校內教學科研崗位。

    5.享受落戶、醫(yī)療和子女入園入學等生活服務保障。

    6.積極提供在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或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處的交流及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會。

    7.其他事宜,可根據課題組實際情況以及本人需求與張金燦教授詳談。

    具體參考學校網站:https://bsh.suda.edu.cn/60/54/c18126a548948/page.htm

    五、應聘方式

    有意向者請通過郵件報名并附個人簡歷(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學習與研究經歷、研究計劃)和論文代表作等相關信息。請在郵件主題處注明博士后+姓名+畢業(yè)院校/工作單位,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聯(lián)系人:張金燦老師

    聯(lián)系郵箱:(點擊查看)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bsh.suda.edu.cn/63/ce/c18126a615374/page.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專題推薦

    進入關懷模式